世界历史网是一个记录世界国家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故事的网站!
我想看 部队 女诗人 春秋战国 娱乐 札木合 菲利普 法定节假日 政治智囊 刘秀 大清洗 宋朝皇帝 吉布提 大陆法律体系 加纳 日本关东军 香港 马穆鲁克骑兵 老佛爷 尧舜时期 黑山
世界历史 > 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热点评论 > 为什么社会各界人士对“延迟退休”的争议如此强烈

为什么社会各界人士对“延迟退休”的争议如此强烈

时间:2015-01-09 | 文章来源:世界历史网 | 查看次数: | 收藏到:

早在2005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研究,从2008年开始类似的争论便以两年一次的频率见诸媒体,利益攸关各方众说纷纭,最终总会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作出“目前不会调整”的回应而告终。

为什么社会各界人士对“延迟退休”的争议如此强烈-世界历史网

类似的争论还在继续,但退休的标准始终没有任何改变,当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这次的“辩解”,有媒体调侃道:何平亲口所讲出来的话,怎么变成了媒体的误读与炒作?莫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竟然成了媒体部门的牵线木偶?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意思,估计不是怪媒体的误解与炒作,而是责怪媒体没有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唱响延长退休之必要的主旋律吧。

更有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前番推出65岁退休说,系在进行试探民众反应,要进一步看看公民忍耐的弹性限度在哪里,并继续维护现有的利益格局。

1、延迟退休对就业及老龄化的影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一经媒体披露,一个段子迅速在微博上飘红。

“许多年后,中国出现了这样一种奇观,年轻人无法就业,每天逛公园;老年人没法退休,每天上班,于是早上的时候,老太婆就喊了:‘孙子,你上午去公园遛狗之前,先扶你爷爷去单位上班啊!’”

这个被网友广泛转发的微博段子,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近期人社部专家关于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密集表态,让不少网友猜测,延迟退休也许就快来了,同时也有网友担心,延迟退休会造成年轻人就业更加困难。

网友的忧虑不是杞人忧天,对于该不该“延迟退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刘云龙认为有二大焦点。

他说:首先从责任来看,养老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政府,实行“延迟退休”政策以后,政府的负担可能会减轻一点,但对企业而言,因为要为员工多交5年的养老金,那么它的责任可能大一点;第二,管理者和普通劳动者,之间是有一定的分歧和差异的,管理者可能都比较愿意接受工作的时间更长一点,因为在职的收入比较高。

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继晔则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不会影响年轻人的就业,他认为,退休年龄是应该延迟的,目前人均寿命越来越高,养老金越来越少,很多人也是愿意延长工作时间的。

根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这意味着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在中国。

“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也同时意味着劳动投入的减少。”胡继晔说。

胡继晔介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0年的9.7亿减少到2050年的8.7亿,其中减少的拐点将发生在2015年,届时将从9.98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366万。

有人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胡继晔说,其实,我们马上就要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目前就已经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荒,北京很多饭馆,过去都是年轻的女服务员,现在服务员的年龄已经越来越大,老板跟我说年轻人招不到了,只能用中年人。

也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加退休后收入,也有利于养老和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但是另一些人则担忧,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好不容易才废除了官员职务终身,延迟退休可能成为部分人恋权恋官的借口,让官员职务终身制死灰复燃。

2、养老金双轨制后的钱从何来?

为什么社会各界人士对“延迟退休”的争议如此强烈-世界历史网

如今,养老金并轨的美好蓝图浮出水面以后,一系列落实难题呼啸而至,当务之急是钱从何来?

除了空账运行的个人账户之外,就是社保基金的低收益率,以及进入中低速增长的财政收入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截至2013年,个人账户的空账数额已经达到3.1万亿元,而未来潜在的养老金亏空则达数十万亿之巨。

鉴于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占到工资的40%以上,位列全球前茅,经济下行之下企业负担沉重,财政部长楼继伟最近建议推行个人名义养老账户,重点解决当下退休人员养老问题。

另外一个缓解方案,就是延迟退休年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苏晓云说:“现在工人男的55岁退休,女的是50岁退休,企业的干部,男的是60岁退休,女的是55岁退休,从身体状况和平均寿命来看,60多岁、70岁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身体还很好。”

苏晓云建议,把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高到60岁,“这样多收五年(养老保险),少发五年(养老金),从身体状况来讲,没有多大影响,这个办法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渐进式延退被列入决策议程后,至于延长至63岁还是65岁则有待商讨。

随即,社会争议之声骤起,其中不乏质疑忧虑之声。

关键一个问题是,即使退休以后老人都看着少性,似乎还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多做贡献,但不足以成为集体延退的理由。

3、职业无贵贱,但工作有分工

抛开手里有土地作为最后保障的农民不言,城市职工即使基本养老并轨以后,也存在着蓝领、白领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之分,站在从事高强度劳动的蓝领一边,及早退休安享晚年是多数人内心最大心愿,也符合人道和公平正义法则。

退一步说,即使这些同志都觉悟堪比雷锋,愿意活到老、干到老,在用工自主化的企业,伴随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也未必能成全他们——过去在国企,因减员增效而买断工龄的职工,至今相当多人仍深陷保障困局,生活窘困。

而工作条件较好、工资福利相对优越的机关事业单位,愿意延退的职工比例肯定要高出很多,尤其是手里握有实权和资源的人,则更是充满了再干五百年的冲动。

也就是说,没有更深入细致的制度安排,延退有造成该退的退不了、不该退的渴望退的窘境。

因此,要想使延退软着陆,当务之急是立足减员增效,推动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变革,实行严格的定岗定编,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依法行政和管理,为延退创造前提。

至于由于劳动力增长放缓带来的结构性用工荒,当务之急不是将已基本丧失竞争力的4050人员留在一线岗位上,而当立足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改善一线职工待遇,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来缓解压力——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有749万,就业压力空前,不少人所学无法适应市场需要,面临毕业即失业之虞,这说明,结构性用工荒可以通过对教育的结构性调整缓解,而未必需要延退。

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节奏,增速持续放慢,如果老人不退,势必会对青年人就业乃至正常的职业上升通道造成压迫,加剧社会裂痕,危及稳定大局——毕竟,不少公认的好单位职位是有限的,你懂的。

从长远看,中国劳动力短缺的治本之策是对推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比如在现行的单独二胎政策上进一步放宽生育限制——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现阶段中国开启延退政策为时尚早,破解养老资金难题,功夫更需下在养老之外。

本文发布于世界历史网的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原文摘自于世界历史网:https://www.shijielishi.net/zhrmghg/pinglun/214.html,注明网址来源;谢谢配合!

相关文章标签: 社会 争议 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