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网是一个记录世界国家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故事的网站!
我想看 诸葛亮 唐宣宗 留尼汪 帝王将相 秦军 西路军 利比里亚历史 异兽 戏曲史 奉系 丈夫 宫女 龙袍 李治 货币战争 沙皇俄国 锦衣卫 教师资格证 元帅 加拿大
世界历史 > 中国 > 中国通史 > 史事点评 > 古代人说话是怎样发音?

古代人说话是怎样发音?

时间:2015-11-06 | 文章来源:世界历史网 | 查看次数: | 收藏到:

最近,网上不少朋友在转一个关于古代人发音的帖子,说是“中国语言文字委员会”录制的“一段古汉语的模拟发音”,其中有两首古代诗词的模拟古音朗读,一首是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另一首是《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朋友们对此兴趣浓厚,而且大多信以为真,因此,作为一名音韵学的研究者,我不准备视若无睹,想要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古代人说话是怎样发音?-世界历史网

虽然没有向有关方面调查求证,但根据我的直觉,这篇帖子,应该是业余音韵爱好者所为,而不是政府权威的语言文字机构录制的,我国政府研究、制订语言文字政策的权威机构,正式名称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不是“中国语言文字委员会”——实际上也并没有这个组织或机构。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应该不会发布有争议的古音模拟录音,更重要的是,录音里有明显的错误,例如,把中古音属于清声母的“不今阁低转朱知照”等字标注为浊声母(b、g、d、dz等),所以,娱乐一下是可以的,当真就不对了。

中古音除了声母标音以外,读音也有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一些浊声母被读成了清声母,当然,现代汉语方言,除了吴、湘、赣等部分地区声母尚有系统的清浊对立,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没有清浊对立了,这些地区的人们,除非经过专门的训练,基本上也已经听不出清浊来了,中古音韵母的拟测,大致是可信的,中古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调值已经无从确知,读成什么样,无从计较,因此,苏东坡词的朗读录音,是大致可以反映唐宋时期人们实际读音的。

值得商榷的是,《诗经》的读音,《隰有苌楚》一诗的上古音朗读录音,有一定的学术依据,反映了部分学者的观点——实际上,这一派学者如今正炙手可热,但是,根据我本人的研究,其中qr-、gr-、ngr-之类复辅音的构拟,大有商榷之余地,我认为,距离今天2500至3000年左右的《诗经》时代,不应该有这一类的复辅音声母,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这一类复辅音音节跟我们所熟知的中古以来汉语音节结构特点,相去甚远,难以兼容并存。

汉语音节的结构,不同于印欧语系等语言,具有各音素结合紧密、有一个核心(韵腹)、音素之间地位不平等、各音节发音时长大致相同、声调的高低曲折变化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至晚,《诗经》时代的汉语,已经有了声调),等等特点,这类复辅音中的r是浊的滚音,是响音,听觉上十分清晰,这种音,很容易跟汉语音节的特点发生冲突,时长加长,听觉上像多个音节。

二是,这一类复辅音音节跟古代汉语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词、一个词对应一个字的基本格局相龃龉。

从略早于《诗经》时代的甲骨文开始,直至今天,这种对应格局一直没有变化,从东汉以来的梵汉对音情况看,qr-、gr-、ngr-之类音节跟汉字的对应,难以保持稳定的一对一关系,梵语等外语经典文献中类似qr-、gr-、ngr-的音节,在被译为中文时,对应汉字有一个或两个、或取前一音素为声母或取后一音素为声母等的分歧,简直是莫衷一是,根本无法规范。

三是,这一类复辅音音节跟汉语诗歌的韵律相矛盾。

古代汉语诗歌,二言、四言、五言、七言,讲究句子形式整饬、字数相等、长度相同,复辅音尤其是有些学者构拟出的三合、四合复辅音声母音节,跟汉语诗歌的韵律规则是无法相容的。仔细听模拟录音,不难发现这个问题。

四是,已然确定的上古汉语的特点,没有轻唇(齿唇)音只有重唇(双唇)音,古无舌上(读成舌头)音,等等,而这些上古音的特点,都在当代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各方言中有不同程度的保留,部分学者主张的上古汉语有qr-、gr-、ngr-之类的复辅音声母音节,却踪影全无。

概括一下,我的意见是:两三千年前的先民,发音会更像今天的粤语,而不是俄语。

本文发布于世界历史网的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原文摘自于世界历史网:https://www.shijielishi.net/zgtongshi/ssdp/922.html,注明网址来源;谢谢配合!

相关文章标签: 古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