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网是一个记录世界国家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故事的网站!
我想看 人民生活 真实写照 军统 宪法 林肯 婚姻制度 昌平君 革命根据地 夜郎自大 秘鲁 参谋长 花木兰 宋朝版图 多哥 轶闻趣事 死亡真相 柬埔寨 古代皇帝 海地历史 五四运动
世界历史 > 中国 > 宋朝 > 风云人物 > 包青天的脸为何这么黑?

包青天的脸为何这么黑?

时间:2018-05-20 | 文章来源:世界历史网 | 查看次数: | 收藏到:

包青天是民间知名度极高的历史人物,虽然未必每个人都知道他原名包拯,但几乎都知他又称为包公,是宋朝的清官,铁面无私、公正廉明,曾任开封府尹。

电视剧《包青天》曾经很流行,我第一次看就很纳闷:他为何脸黑?额头为何有月弯?

包青天的脸为何这么黑?-世界历史网

包拯(999 -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28岁,中进士,任建昌县(今江西修水,如下图)知县,他因父母年迈不愿远行,毅然辞官。36岁,父母双亡,原拟守孝三年,经家乡父老劝告,38岁复任官员。

包拯先担任任天长县知县,因卓有清誉,此后调动非常频繁,被派至中央、地方许多单位整顿财政,监察官风,最后61岁升任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之职)。

1、早期图像

一说起包拯包青天,你会想起什么?是那首“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但不管怎样,不管是在影视形象中,还是在戏剧形象中,包拯所有的形象都是:“黑脸 小月牙”的。这就给我们一个错觉,觉得包拯就是和影视中的形象一样的,黑脸加小月牙。但包拯真的有那么黑吗?黑得就像碳一样?脸上真的有小月牙吗?

然而,野史君得告诉大家一个真相,真正的包拯根本就不黑,历史上的包青天是一个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的帅气书生。这是真的,真的,真的!!!并且他的额头上没有小月牙。

据史料记载,包拯长得真的不算黑,最多就是有一点点微黑,但也绝对没有影视作品和戏剧形象中的那么黑。并且在包公祠二殿上有一幅包公的画像,上面的包拯就是白脸形象,而非是黑脸形象。上面的包拯是白脸,五官端正,眉清目秀。

说起包拯,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在北宋鼎鼎有名的大清官,他出生于北宋咸平二年的庐州的一个官僚家庭,从小就深受父母的宠爱,在29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在58岁的时候上任开封知府,打击权贵,秉公执法,赢得百姓的拥护,那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一段为官经历。

而就在那个时候,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之者皆惮之”,而在民间百姓们也给他取了一个绰号“阎王爷”。包拯做了很多好事,为百姓谋得很多福利,在包拯64岁的时候,包拯死在了任上,并且仁宗皇帝还亲自到包拯家中与他道别,追认他为礼部尚书。而开封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得到百姓为他的悼念之声。

故宫『南熏殿』始建于明朝。1749年,38岁的乾隆帝检阅库中积储,发现所藏画像多斑驳脱落,命工部将所藏的历代帝王后妃、圣贤名臣肖像重新装裱。

包青天的脸为何这么黑?-世界历史网

上图的包拯像是『南熏殿』历代圣贤名人像之一。

明朝起迄于(1368 -1644年),四百余年前包拯的形象与近世差很多,慈眉善目、脸不黑,额头也没月弯疤痕;他后来的造型是民间故事经由戏曲、小说、说书人,长时间催化,逐步定型的。

2、民间说法

包拯57岁时,任开封府尹(首都市长),任期不到三年,但因为包拯担任过的官职极多,人们搞不清楚故事发生在他哪个职位,只好通通归于他担任位高权重的开封府尹之时。

其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事迹,只是小说渲染的故事。

后来,故事越传越神奇,有传说包拯审案不分昼夜:日审阳间,夜审阴间。

华南地区有传说谓包拯死后被封为十殿阎王中的五殿森罗王。

台湾有些神坛庙宇传说包拯死后被封为神明,号称「马国公」、「马府千岁」。

3、戏曲形貌

包公的故事在宋朝以后就被搬上地方戏曲舞台。

中国的戏曲用脸谱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及特征,白色多表示胆小、懦弱;包公铁面无私,所以用黑色脸谱来彰显。

也由于包公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崇高,他在舞台上的形象也是高大威猛,久而久之,人们就自然觉得包公本人应该也是黑脸、大个子。

戏曲、小说在他的额头加上月弯,意指『明镜高悬』,象征包拯正直清廉。

戏曲里,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吴妙贞带养成人。

事实上,包拯自小就深受父母宠爱,他也事亲至孝。

另有故事:包公小时,他二嫂怕他长大分家产,哄他到井边玩耍,冷不防把他推到井里,井底两边分别刻着月牙和太阳,包拯的头正好撞在月牙上,所以有特殊标记。应属杜撰。

那为何包拯就这样从一个白面书生到一个“黑脸 小月牙”呢?

其实,戏剧将包拯演绎为这样,首先是为了将包公的形象与戏剧舞台上代表奸臣的白脸鲜明区分,然后就是为了凸显包拯的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不畏强权,传达一种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正气。

所以哈,包拯真的不黑哦,以后大家不要再说:“某某某,你比包黑碳还黑!”

4、七侠五义

《七侠五义》是大部份包公戏曲的原始故事,其前身是《三侠五义》,清朝学者俞樾重新修改再版,定名为《七侠五义》。

包公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与有「御猫」之称的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之南侠展昭协助,办案既明查又暗访,执法既严谨又不失人情。

传颂的案件包括:铡美案、狸猫换太子、乌盆案、铡包勉、铡判官等。

《三侠五义》是清朝咸丰年间(1851 –1861年)知名说书人石玉昆的表演内容,由其弟子和听众记录成册。

石玉昆受礼亲王之托,以包公审案故事为基础,根据王爷家挂着画中的钟馗、兰花、玉猫、挂画的钉子、家中的老鼠,构建了书中的主要正反派人物,以三侠五义辅保包拯除暴安良、惩奸除恶为情节主线,编成说书的内容。

包公如果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故事居然被石玉昆说得如此复杂多彩,一定傻眼了。

龙头铡专铡皇亲国戚、虎头铡专铡贪官污吏、狗头铡专铡穷凶恶极之平民。

其实衙门是问案的地方,处决人犯都是另择期示众行刑,并非如戏剧那样当庭处决。

本文发布于世界历史网的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原文摘自于世界历史网:https://www.shijielishi.net/song/renwu/2079.html,注明网址来源;谢谢配合!

相关文章标签: 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