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网是一个记录世界国家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故事的网站!
我想看 李秀成 大学文凭 文学作品 金朝 中共中央 乌干达 明定陵 三皇五帝 早期文明 佛得角历史 对外扩张 将军 种族历史 圣马力诺 捷克历史 三星集团 希腊历史 李雄 阅兵史 司马谈
世界历史 > 中国 > 明朝 > 史事点评 > 靖难之役:一场“学院派”与“江湖派”的较量

靖难之役:一场“学院派”与“江湖派”的较量

时间:2020-10-23 | 文章来源:世界历史网 | 查看次数: | 收藏到:

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篡位称帝者几乎每朝都有。但是,以藩王身份篡位成功者却十分罕见。从汉朝的七王之乱,到西晋的八王之乱,再到清朝的三藩之乱等,在大家的印象里,藩王作乱,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但是,明朝的明成祖朱棣是个例外。

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的经历颇为传奇。他生于战乱,长于军营,10岁被封燕王,20岁就藩北平,30岁大破元军,40岁以800勇士起兵,不到四年,攻占南京,将建文帝朱允炆轰下了台,自己当了皇帝。

靖难之役:一场“学院派”与“江湖派”的较量-世界历史网

相比于朱允炆的“学院派”气质,朱棣应该是典型的“江湖派”作风。尽管初始底牌不佳——无名无分、位置偏远、兵马不足、资源匮乏,但朱棣还是凭借一套“野路子”打法,实现了逆势翻盘。

1、抢占舆论制高点

为了让起兵显得合情合理一些,朱棣很早就开启了舆论造势。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制《皇明祖训》,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

朱棣从祖训中找到了起兵的合理性。当时,建文帝在黄子澄、齐泰等大臣的鼓动下,大力削藩。短短一年时间,已有五位藩王接连被废。尽管“天子密诏”是不可能有的,但朱棣还是果断上书天子,直言“泰、子澄为奸臣”。公文一发,朱棣便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起兵反抗,并称其师为“靖难”。“靖”是平定、清除的意思。所谓“靖难”就是指平定祸乱,扫平奸臣。

此外,朱棣还努力强调自己的“嫡子”身份。在起兵宣言中,他自称“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又以长辈姿态控诉建文帝,“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宄,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但是,马皇后到底是不是他的生母,其实是一个谜团。尽管《明史》中记载朱棣确为马皇后所生,但这很可能是他自己改的。明代万历进士何乔远称:“臣于南京见《太常寺志》,云帝为碽妃所生”。明末大儒钱谦益在拜谒明孝陵时,也发现孝陵神位中,碽妃的灵位排第一。还有史家推断马皇后其实没有生育能力……综合种种史料来看,朱棣的“嫡子”身份,大概率是他编的。

2、不拘一格降人才

回顾朱棣的创业过程,你会发现,他的用人路数也够野。

相比建文帝身边一众履历光鲜的文臣谋士,朱棣身边的智囊,显得有些搬不上台面——和尚、道士、阉人、占卜的、相面的……这群时人眼中的边缘人物,居然都在朱棣手下发挥了大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人称“妖僧”的姚广孝。此人出身医学世家,十四岁剃度出家,法号道衍。他行事怪异,不受拘束。在建文帝大肆削藩时,他密劝朱棣准备起兵,并积极帮他网罗人才、招兵买马。在后续作战过程中,姚广孝更是屡出奇谋。可以说,朱棣能夺权成功,万万离不开这位幕后策划者。

朱棣手下还有一群背景各异的武将。

张玉,早年曾出仕元朝,官至枢密院知院,元亡后先是逃亡漠北,后来又投降明朝,累功至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隶属朱棣麾下。靖难之役时,他已年近花甲,但依然冲锋陷阵,赴汤蹈火,曾大败朝廷军主帅耿炳文,后又两次击败李景隆,在东昌之战中,他为救朱棣,冲入敌阵,力战而死,终年59岁。

朱能则是一名“将二代”,他很早便在朱棣麾下效力了,参与靖难时,将将三十岁。《明史》记载,“诸将中,朱能最为年少善战,功劳卓著”。他曾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强劲对手,收降十万南军。

此外,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也是一员猛将。参与靖难时,他才二十岁,但是已经颇有大将威风,数次救朱棣于险境之中。

奇人异士各显神通,老少爷们一齐上阵。朱棣的创业团队,虽然没那么高大上,但却有着不容小觑的实战能力。

3、防不胜防的“演技”

朱棣起兵之初只有八百勇士,虽然不断有降将前来归附,但是兵力仍然远不足以挑战朝廷军。不过,就在朱棣起兵后的第三个月,他的兵力迎来了一次大规模扩张。

士兵哪来的呢?额……从他弟那儿骗来的。

建文元年(1399)九月二十五日,朱棣向十七弟宁王朱权的藩地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发起偷袭,获得其精锐部队朵颜三卫。

十月初六,燕军经小路到达大宁城下。朱棣单骑入城,见到宁王朱权,哭诉自己无路可走,向朱权求救,希望能向朝廷上书,谢罪免死。朱权相信并收留了他。

然而,这只是一场戏,朱棣另有预谋。

在留居大宁期间,朱棣令手下官吏士兵入城,让他们结交并贿赂大宁的军官。十月十三日,朱棣提出告辞,朱权在郊外送行;但朱权来到郊外后,伏兵尽起,大宁军纷纷叛变,归附朱棣。

事已至此,朱权只好与宁王妃、宁王世子等一同随朱棣前往北平,而大宁的全部军队(包括其骑兵精锐朵颜三卫)都被朱棣收编。大宁成为空城,朱棣实力大增。

4、铤而走险的战术

尽管兵力不断扩充,但以一隅之力对抗全国,仍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在起兵前两年里,朱棣一方虽然接连得胜,但因兵力有限,他很难巩固并扩张胜利成果。

尤其在山东一带,朝廷布下重兵,摆出一副持久战的架势,想以此消耗燕军的实力和耐心。就在“死磕”山东之时,朱棣得到情报:朝廷主力军都在前线,南京城防守空虚。姚广孝建议:不如绕开山东,直扑南京。

其实,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决定。

从北京到南京,中间相隔1000公里,朱棣孤军深入,粮草能否保持供应?燕军擅长骑兵作战,面对长江天险以及江南的纵横水路,战斗力是否会大打折扣?如果前方攻而不克,后方归路又被截断,那么燕军将何去何从?……尽管一切都是未知,但朱棣还是决定赌一把。

靖难之役:一场“学院派”与“江湖派”的较量-世界历史网

燕军一路南下,不时遭遇朝廷军追击,打打停停,互有胜负。但是建文四年(1402)四月的一场败仗,一度让燕军士气跌到低谷。此战发生在安徽灵璧,对手是明将徐辉祖。由于遭逢战败,加上天气变热,燕军将帅纷纷要求北返休整。朱棣大怒。这时朱能出来鼓励大家说,“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燕军这才又坚持下来。

幸运的是,关键时刻,明将徐辉祖竟被调回了京城。而在不久后的一次遭遇战中,双方的号令居然“撞”了,都是三声炮响!朝廷军由于错误接受信号,一时失控,燕军趁势进攻,大败朝廷军。

灵壁之战就此意外结束。

而之后的进攻也出乎意料的顺利。六月十三日,燕军抵达金陵金川门,负责守卫的大将李景隆和谷王居然主动打开大门迎接他们!

就这样,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朱棣的经历,其实展示了很多“江湖派”创业者的成功路径——没有大佬为自己撑腰,就自己给自己造势;没有高大上的人才队伍,就挖尽每个人的潜能;没有足够的创业资源,就厚着脸皮去四处“忽悠”;一不小心选了Hard模式,结果却走着走着踩了“狗屎运”。

“江湖派”的创业路,没有那么多“伟光正”和“高大上”,但却有一股野蛮的生长力。

对于规规矩矩的“朱允炆们”来说,创业路上遇到这样的对手,注定是一场噩梦!

本文发布于世界历史网的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原文摘自于世界历史网:https://www.shijielishi.net/ming/ssdp/2964.html,注明网址来源;谢谢配合!

相关文章标签: 靖难之役